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广东科技学院:

数字化赋能教学过程

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

广东科技学院聚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基于成果导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实施数字化战略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保障,出台《广东科技学院数字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数字化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二)强化数字化团队建设。成立由校内外教育专家、大数据专家、专兼职软件开发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专员构成的数字化建设团队,为数字化建设保驾护航。目前数字化团队共有23人,其中校内外信息化专家4人,大数据专家2人,专兼职软件开发人员12人,教学管理、培训专员5人,团队定期组织召开数字化建设专题会议及开展数字化项目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和研究成果,有效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

(三)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1.建设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一是高标准建设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校园出口带宽提高至86G,确保师生能够流畅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和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二是加大支撑平台建设。建成功能先进的私有云平台,在云平台上部署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建成私有云桌面系统,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创新教育、行业交流和合作提供云计算环境和高质量服务。三是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大数据中心,打造“数据大脑”,实现“一数一源”。深化数据治理成效,实现学校教务、科研、学工、五育综合数据平台、智慧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综合评价平台间数据互通与共享。

2.建设智慧在线教育平台。全面推动在线教育平台建设,要求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必须在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实施课程教学综合范式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通过大数据开展课堂教学常态化监测。2023年第一学期,累计建成各类课程2100多门,在线使用学生数达3.5万人,课堂发布活动10万余次,布置作业1.8万次,发布考试2200余次,课程总访问量超过1亿次。

3.建设新型智慧教学空间。近三年,学校投资建设类型多样的智慧教学空间,包括:远程互动、精品录播、小组研讨、常态录播等各种形式的智慧教室及自主学习空间共计约150间,为师生搭建了自由、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环境,满足“教学、讨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多功能教学要求。

(四)建立评价数据平台

1.自主开发教学过程评价数据平台,开展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分析及精准评价,包括:混合式学习状态数据、课堂教学状态数据、听评课、督导巡课、课堂教学状态异常情况反馈等模块。在教学状态数据采集方面,充分利用教室原有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拾音器、录播系统及智慧屏,开展课堂教学过程实时录像,实现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数据采集,形成课堂教学大数据;通过常态评价量表及问卷调查,定期开展数据采集,形成评价数据库。在教学数据分析方面,引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开展无感知的AI课堂智能分析,如: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参与率的课堂教学“四率”分析;自动分析评价量表采集的数据,形成数据分析实时报告,生成师生画像。

2.构建评价指标数据模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导向,围绕课堂精准评价难、督导难、评价结果科学性等难点问题,构建八维数据评价模型,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师投入、教风教态、课堂秩序、学生状态、课堂参与度、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等维度。

(五)开展多维过程评价。围绕教学过程的评价,结合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学习数据,先后研制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督导巡课评价等指标,形成了专业化、多维度、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基于教学过程的评价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依托在线教育平台生成学情分析、教学报告、用户画像和教学预警等报告;依托教学过程评价平台开展督导评价、领导评价、专家点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维评价;输出课堂评价数据分析报告。评价数据分析报告以产出为导向,维度包括:课堂管理评价、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全校总评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思政、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的数据评价分析。

二、工作成效

(一)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评价。通过督导评价、领导评价、专家点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多维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价,精准定位课堂教学状态,重点发现优秀课堂和潜在问题课堂,形成课堂教学情况画像,为督导的定向帮扶,教发中心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提供数据支撑。实践证明,评分较高的课堂,授课教师绝大多少在历年来教学大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借助教学评价数据平台,实时开展听巡课、监测各种指标,展现课程目标达成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成效,完成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监测预警机制,实时反馈给各行政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任课教师,针对分析出的相关问题,持续进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青年教学能手。学校教师获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1个教师团队在第五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广东赛区)获三等奖,1名教师获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第二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0名教师分别在第六届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校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脱颖而出,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各类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三)数据驱动教育教学变革。启动“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数字化助力教学过程评价改革。全校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课堂占比超过80%,沉浸式、交互式、协作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不断浮现,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逐年提升,用数据支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效初显,教与学的方式正悄然发生变革,数据正不断驱动课堂教学变革,助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三体五维”美育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五育并举”评价导向,“以美育人”价值引领,“增值赋能”功能实现,制定美育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三体五维”的美育评价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六个一”工程,实现美育工作立体化。以美育评价改革创新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美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一个美育教研室,形成一套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形成一套课程体系,建立一套课程标准”。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基础课部等部门领导任组员;成立广东省高职院校首个美育教研室;形成校领导负责、多部门协同、教研室实施的方案体系;形成“党委书记开讲美育第一课”、美育周报、美育大讲堂等工作机制;学生至少修满2学分的艺术课程方能毕业,开设艺术素养必修课《美育与传统文化》和美育公共选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中,明确素质目标中必须体现美育要求。

(二)三元主体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三方参与为依据,从教师单独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打造“学生、校内教师、校外名师”“三主体”协同评价队伍,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作用,实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在评价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发展性为原则,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反思改进,激励提升。结合不同学习内容和空间,学生采用问卷自评、互评,校内教师与校外名师采用访谈评价、问卷评价、作业分析、情感评价等多元发展性评价方式,多视角、多层面、多渠道地观察和评价,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三)构建五维指标体系,实现评价内容标准化。以基础指标、学业水平、学习效果、个人成果、发展评价5个评价维度为一级指标,构建五维一体美育指标体系。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学业水平等要求,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业水平测评目标,发挥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课内情况、课外情况、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展示汇报、创意研学、增值评价、艺术展演、其他艺术实践11个观测点的二级指标。发展性评价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对“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参与情况进行评价,适用于减免结果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专长、个性表现、自信成长。

(四)技术赋能增值评价,实现评价方式信息化。自主开发美育智能评价平台,打破评价空间与时间限制,实现平台有效管理与数据分析,提高增值评价科学性。采用大数据对人才培养各环节评价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形成全方位评价结果,实现学业质量监测,从而对学生进行多维、全面、深入评价,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实现增值评价,进行发展水平可视化呈现与交互,提升评价全面性和精准度。实行“过程性(30%)+结果性(60%)+增值(10%)”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专长、个性表现、自信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1  “三体五维”美育学生评价体系

二、工作成效

美育必修课、美育选修课、美育活动、美育竞赛与评价改革四措并举,3年来校内受益学生超15000人;与黄建生工作室、邓兆萍时尚设计创新工作室共建美育实践基地、美育师资培训基地、美育教科研基地;与定点帮扶团队共订立体化双语美育教材《中国诗乐二十品》及配套数字化资源;美育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教学能力大赛、教学案例评选以及教学成果奖共计获奖11项;文创设计作品入选教育部展示活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第十五届广东省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征集展演等活动中斩获一等奖等奖项18个;省大学生优秀艺术团队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等奖项4个;“礼乐弦歌”比赛展演作品获得二等奖等奖项6个;在行业牵头举办的企业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嘉奖;推出“美育之夜”文艺晚会,百名师生共同参演,观众近千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二等奖;全国“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优秀奖等国家级美育奖项4项,省级美育奖项26项,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两次承办省教师书法作品展,展出书法长卷450卷;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高铁“走出去”,学生受邀在广州市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签署现场以及广州市与乌兹别克斯坦职业教育国际创新合作交流会参演,获市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认可;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与学生社团主力结合,为乡村美育增加新活力。


东莞市麻涌镇教育管理中心:

以评价引领  促五育并举——基于大数据的区域学生评价改革

东莞市麻涌镇以推进科学、规范的学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校本化、体系化、信息化的区域“五育并举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区域学生评价改革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本镇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布局做好改革顶层设计。一是理清需求,保障投入。麻涌镇党委把评价改革工作纳入镇府的重点工作计划,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调研学校需求,每年投入35万元专项经费保障改革工作实施。二是健全制度,保驾护航。印发《麻涌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麻涌镇中小学五育并举学生评价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等文件,做好顶层设计,以台账和简报的方式定期跟进评价改革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整体推进,协同实施。把《评价改革方案》中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学业评价等7项主要任务,与打造品质课堂、家长学校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在整体面上系统推进,做好改革工作整体规划。

学生评价改革工作思路

(二)构建五育并举学生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学生、同学、老师、家长、社区多方参与、内外协调的评价主体,在校内、校外开展过程性评价。二是立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重点构建符合麻涌镇教育发展实际的“五育并举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0个观测点。评价方式包括日评、周评、月评、期评四种,主要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日常行为表现。三是全镇教研员队伍和校级教学行政为研究主体,构建了涵盖12个学科的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均有对应的评价量表。各评价主体通过小青牛评价系统每周参与1-2次评价,通过文本、图片等方式录入学生表现,系统基于数据分析学生发展情况,自动生成学生每月过程性评价雷达图和成长趋势图,一键生成期末电子素质报告单,智能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等。整个评价体系内容全面、主体多元、过程动态、结果客观,为学生五育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三)强化评价改革重点项目引领。一是紧抓评价改革重点校建设。遴选出古梅中心小学等5所评价改革重点校,通过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研讨会等推动学校梳理评价改革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改革参考,以点带面推进全镇评价改革工作。二是应用智能评价系统。学校通过小青牛评价系统在日常班务、家庭生活、社区表现等场景的大数据收集,聚焦学生五个发展维度;评价系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同时形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发布”机制。三是专家引领促进改革深化。镇教管中心定期邀请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专家到麻涌镇各校开展调研和培训指导,诊断学校的评价改革关键问题,优化评价指标,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四)加强评价改革结果应用。坚持“评价—分析—反馈—应用—发展”的思路,抓细落实评价每一个环节,学期评价结束后,将评价系统生成的“五育评价效果图”、“评价分析报告”以文件形式反馈到学校,组织专家针对具体问题开展“问诊式”指导,学校根据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多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制定系统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运动素养等,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结果对教育教学的诊断和调节作用。

(五)形成区域校本化学生评价体系。学校以评价为主线,结合品牌建设工作,把国家课程纲要、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精髓贯通融合,让评价贯穿在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活动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评价体系。如:古梅一小基于五育并举的情智评价体系,嘉荣外国语学校立足未来教育的定制学生未来素养报告单等。

镇域各校校本化学生评价体系

二、工作成效

东莞市麻涌镇坚持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五育并举学生评价工作朝着规范、内涵、科学发展之路行进,改革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发展更加全面。在五育并举学生评价工作的推动下,全镇学校获得省、市各类集体荣誉称号17项;200余名学生荣获省市镇各类荣誉称号。

(二)教师、社会的人才观念有力转变。教师从以分数判断学生好坏的单一评价向五育并举综合评价过渡,在教书育人过程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家庭、社会牢固树立了“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更科学的评价观,合理地评价孩子的发展。

(三)形成五育并举学生评价改革可推广的实践路径。麻涌镇在学生评价改革工作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全局统筹,协同推进;以点带面,融会贯通;主体一致,各有特色”的改革实践路径,可以为相同范围内的区域评价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图5  镇域学生五育并举评价改革工作实践路径

本文作者:

本文来源:“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南方+